视同缴费年限: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是由于国家在1996年之前没有实行职工个人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的规定,一些职工缴费不久后就要离退休。如果完全按照个人账户积累,那么他可以领取的养老金非常少。
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1.3%
而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60周岁退休的话,是139个月)
这里涉及到的一些指标,可以从其他高赞回答那里得到的补充信息,来作为参考。看了下有补充题主是河南信阳人,并且有40年工龄的描述。
由于没有更加详细的信息,这里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题主2017年(假设是60周岁)退休的话,40年的工龄,那么也就是说从20岁就开始工作了。但是在描述中,题主有补充说视同缴费年限是15年,合理话的想法应该是40年工龄中,现有单位的教师工作只是工龄的一部分。
所以在计算时,用题主描述的15年的视同缴费年限数据。(这部分也是许多高赞答主数据出入的地方。)
同时,这边假设月平均工资指数为100%,那么补充不同数据计算下来:
基础养老金=3940×(15+4)×1%=748.6
个人账户养老金=(6732×8%×12×4)/139=186
过渡性养老金=3940×15×1.3%=768.3
这么计算下来,题主能够领到的养老金大约在1702.9左右。其中由于个人详细信息、以及社会平均工资数据不够完整准确等因素,会有较大出入,但是肯定只多不少。
这边能够看出,主要是由于题主的视同缴费年限太短的原因,所以能够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补偿较少。同时,如果能够早点参保的话,以题主每月六七千的工资,加上学校岗位上较高的各种福利补贴,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肯定也会增加不少。
不信我们按照另外一种缴费年限来计算。如果我们这边假设,题主所谓的视同缴费,其实是实际缴费。真正的视同缴费,其实是从1978年就开始算起,到实际缴费的1999年。也就是说视同缴费为22年。那么:
基础养老金=3940×(22+15+4)×1%=1576
个人账户养老金=(6732×8%×12×19)/139=883
过渡性养老金=3940×22×1.3%=1126.84
这样计算下来,题主能够领到的养老金大约在3585.84左右。由于对题主所描述的工作状况不太熟悉,但看了下其他补充描述,也相对接近题主自己所补充的3800的养老金领取情况。当然,这边也要说明,由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确实是一项十分难以统计的数据,就算最终得到了题主详细的个人状况,也不如从社保局实际领取的来得更为准确。
但也通过这项计算,大体介绍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