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中"个人帐户余额"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个人账户余额,准确地说是过程中储存额,是在社会保险中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养老保险,一种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另一种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还有7个省份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

以上两种养老保险,都会存在“个人账户”。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按照个人缴费率8%计入个人账户;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把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国家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我国《社会保险法》对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定是: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这就是说,计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类似于银行存款,每年会有规定的利息产生。

具体记账利率是多少,这在2016年之前只是规定“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有的地方是按照同时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执行,有的省份是每年研究确定一个记账利率。

自2016年开始,按照《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每年6月份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公布。近三年的基准利率分别为8.31%、7.12%、8.29%,均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所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储存额),就是进入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费与按照记账利率计算所得的利息之和。

比如,QD市某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97~2018年缴纳养老保险,计入个人账户的本金为45482元,按照规定的基准利率(或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为23242元,则它的个人账户余额就是68724元。

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作用,是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即: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假如上述参保人在2019年满60岁退休,则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68724÷139=494.41元。

把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与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1185.50元相加,就可以得出他的退休基本养老金为:1185.50+494.41=1679.91元。

同样的办法,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满60岁时领取的养老金,也是由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约100元)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相加组成。具体案例和计算我们就不再举例子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