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一些职工发现了自己的工资本来挺高,但是企业给职工缴纳的社保缴费基数确实按照最低基数60%缴纳的。按照最低基数60%缴纳和按照社平工资100%缴纳,退休时养老金会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1年开始陆续实施并完善起来的,中间经历了多次养老金模式的变更。2005年,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制,建立了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设置的养老金基本原则也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两部分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为了凸显各地的灵活性,为了保障养老金的购买力,基础养老金跟社平工资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国家统一调整利率进行记账利息的计发,同时跟退休年龄相挂钩。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缴费指数实际上等于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基数,因此我们如果按60%基数缴费,当年缴费指数就是60%,也就是0.6。
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所有年限缴费指数的和除以缴费年限。由于最终又乘以缴费年限,因此每缴费一年都会增加:(1+当年缴费指数)÷2×1%×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
所以,按60%基数缴费1年,可以多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10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一年差距并不大,基础养老金差距只有0.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但是15年的话,养老金差距会有3%的社平工资,30年是6%,40年是8%。如果社会平均工资达到6000元,8%可是480元每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实际上等于每年缴费基数的8%划入的部分以及每年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出来的记账利息。
由于直接跟缴费基数相挂钩,按照60%基数缴费,假设60%基数是3000元的话,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240元每月。而100%基数就是5000元,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就是400元每月。
由于未来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统一的,当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况下,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相同,因此当年60%和100%缴费基数差异,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比例必然是6:10。
在较长的时间线上,由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不同,也会出现一定的钱数差异,但这不是重点了。
如果每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跟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相同的话,按照60%基数缴费、60岁退休可以领取0.41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100%基础缴费、60岁退休可以领取0.69%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每缴费一年个人账户养老金产生的差异是0.276%社会平均工资,基础养老金只有0.2%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差距反而比基础养老金差距更大。
综上所述,如果用人单位按照较低基数给大家缴纳养老保险了,明显未来养老金会低,劳动者肯定会吃亏。所以,大家在适合的情况下,还是通过维权的方式,监督用人单位缴纳社保的好。
附带一说,每年的缴费基数应当等于本人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