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1小时前
在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养老保险改革,这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保险双轨制的终结。
但是,在养老保险改革之后,不少人发现退休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并没有缩小,这是为什么呢?
小雷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工资存在差距
从国家最近发布的2019年平均工资就可以看到,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
私企的工资收入是明显不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这也就意味着私企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更低的。
第二、缴费年限存在差距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他们的支出都是由财政负担的,因此不存在说单位领导为了节约成本而少交甚至不交养老保险的情况,而这在私人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同时,私企人员跳槽换工作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么期间就可能会出现中断缴费的情况。
所以,总体来说私企人员的缴费年限是更短的。
第三、职业年金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后,为了保证退休人员的收入不受影响,国家强制推行了职业年金政策,这相当于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了一笔收入。
而我国虽然有企业年金,但能够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的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
所以,在养老保险并轨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还是会存在的!
不过,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越来越健全,两者间的差距是会缩小的。
现在不少的私企的收入已经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几个月的收入就比得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年的收入,因此这些人以后的养老金只会更高。
同时,不少人在这些公司中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对他们来说,养老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而这是机关事业单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