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由于农村收入水平低,大家根本拿不出多少钱作为养老保险缴费使用。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亿元,收入中位数只有14389元。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也就四五万元的收入,如果一年拿出近万元参加养老保险,这是一种非常重的负担。
国家为农民设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叫做新农村养老保险,2009年开始试点,2014年并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主要有国家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全国的最低标准是88元每月。2020年还会继续提升,不过具体调整标准还没有出台。全国各地普遍的标准是在100~170元之间,一些发达地区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无锡500元每月,北京820元每月,上海1100元每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是有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和有关的利息形成。集体补助,一般是失地农民或者当地集体经济较为有钱才能够享受到。政府补贴一般是30元到几百元不等。国家规定最低是30元,也就是说缴纳100元,进入个人账户至少13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说实话应当是缴费钱数越多,养老金越高,可是很多人缴费只按照最低档次缴纳。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3266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16032万人,也就是说缴费人员37234万人,这些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是4107亿元。有人说平均1000多元啊,挺高的?实际上,基金收入中大部分都是政府财政补贴的基础养老金,这部分金额一般占到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80%~90%。
看一下养老保险累计结余,2018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250亿元,2019年变成了8249亿元。如果说累积结余利息,只按照2%计算利息,2018年的7250亿元就会变成7395亿元。2019年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只增加了854亿,人均增加229.3元。我们知道按最低基数缴费政府都要补贴30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人实际缴费,只有一年不到200元。这样的缴费档次能产生更高的养老金,是不可能的事情。
总体来看,要想提升农民的养老待遇,没有资金来源可不行。可能农民手中较值钱的资产只有耕地和宅基地了,因此有的人大代表建议通过建立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住房的国家回购模式,为农民提供高高的养老金。毕竟大部分农民子女都到城镇中生活了。
未来城镇化是难以避免的事。毕竟我们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每家可承包的几亩地产出不了多少附加价值,养活不了一家的。目前我们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2019年新增城镇人口1700多万。希望国家能够在城镇化过程中,向中老年农民有关就业、养老政策进行倾斜,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