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兜起海东脱贫底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九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时报记者陶成君


近日,家住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的李女士刚刚从县人民医院办完出院手续。通过贫困病人就医 一免七减 政策,李女士住院期间省下了近一千元医药费。


一千多块钱,对我们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李女士翻看着结算单说。她告诉记者,多年来自己患有糖尿病,最近由于劳累过度,饮食不规律,血糖一下子升高了,就只好住院治疗。 我在外面打工挣些生活费。这一住院,平时的积蓄全花光了,正发愁一万多块钱的医药费交完后下个月生活没着落,这一结算医院就给减免了九百多块钱,我就不用再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发愁了。医院对贫困患者实行‘一免七减’优惠政策,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实事呀。 李女士说。


李女士所说的 一免七减 政策主要是为城乡困难群众免挂号费,减药费、诊查费、床位费、化验费、检查费、麻醉费和手术费。对于像李女士这样的低保户及特困户和五保户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困难群众,海东市许多医院都实行了 一免七减 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据互助县人民医院院长周建邦介绍,落实 一免七减 惠民政策,仅白内障一项就减免近35万元;血液室比省级医院降低单次费用100元,每周透析2至3例,交通费按往返一次30元计算,一年52周,每人每年节省2万元。


据了解,海东市通过全面实施贫困病人就医 一免七减 和医疗服务 十覆盖 政策,进一步满足了全市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就医需求。截至目前,对27.36万人 免去门诊挂号费136.7万元,对3.8万人 免去住院医疗费414.5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目前筛查521人,其中贫困人口35人。


医疗扶贫只是近年来海东脱贫攻坚进行中社会保障工程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海东市进一步完善覆盖贫困人口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特困村、特困户的帮扶,逐步完善农村医保、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编制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构建关爱帮扶长效机制,新建、扩建一批农村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保障特殊贫困人员基本生活。同时,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面实施贫困病人就医 一免七减 和医疗服务 十覆盖 政策,提高特困供养人员和非特困重点救助对象的住院救助限额,着力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


此外,海东市民政、人社、林业等部门凝聚合力,形成了多方联动攻坚格局。民政部门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970元,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线 两线合一 ,并将11.7万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纳入到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范围,将民政兜底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人社部门围绕全市634个贫困村积极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6万人,转移就业收入7947.8万元。在此基础上,海东市通过积极对接省上关于大病、慢性病、地方病救助的扶持政策,继续落实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进一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创新 扶贫+保险 脱贫模式,为贫困户量身打造意外伤害、扶贫产业、健康保险等 脱贫保 产品,有效提高贫困群众防范和化解返贫风险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