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咱们中国人对保险这么反感?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以下就是答案:

客观来说,在国内的确有不少人讨厌保险,甚至导致极少数人成为了铁杆抗保份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客观上存在销售误导的现象被社会感染放大了,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一小撮人,他们见利忘义,为了钱,眼一红,心就黑。保险行业也不能除外。由于保险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早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个行业的关注度也最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热衷于打听和传播负面消息。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只要关于保险的负面新闻,大多数人都喜欢传播。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社会感染”,其定义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社会感染具有双向性、爆发性和接收的迅速性的特点。白人警察跪杀黑人引发的全美骚乱,就是属于社会感染的例子。保险的负面信息也是如此,这往往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数据统计2019国内人身险获赔率基本在97%~99%之间,个别公司甚至达到了100%。在约2%不到的被拒赔的人当中,超过1%的人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例如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剩下不到1%的人才是由于业务员的销售误导造成。但是就是这不到1%的销售误导,却引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真是应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二、代理人制度

1992年,友邦保险公司入驻国内,带来了代理人制度。由于员工和保险公司签的是代理人合同,而不是正规的劳动合同。因此代理人无法享受到国内劳动者应享受的待遇,没有五险一金、不受劳动法保护。因此代理人普遍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以及企业忠诚度。

有业绩就是宝,没有业绩就是草。独自肩扛公司的大旗,在市场上竞争,由于工作的推销性质决定了大量的劳动是无用功,代理人70%以上的时间是用于不间断的寻找客户,业内普遍成交率是2%左右,也就是100个人中,仅有2人会成交,其他98个人都是拒绝。这种持续不断的拒绝带给代理人超高的压力,因此保险行业淘汰率高达每年70%。

高淘汰率给社会大众留下的印象并不好,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客户,往往会有一种“被你拉下水,你却上岸了”的感觉。

三、骗保人员成为黑保险行业的中坚力量

从保险行业诞生以来,骗保行为就随之出现,多年来不离不弃,始终相伴。骗保行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因为始终有这样的人,他们希望通欺骗的方式甚至是“废物利用”的方式来发一笔横财,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从最早的互换姓名住院,到后来“忘了自己曾经住过院”。骗保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打开百度搜索“2019骗保”,你就会发现很多骗保的案例。

随着科技的进步,核保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大数据的技术不断提升,导致骗保行为越来越难以得逞。国内从保险公司开办业务以来,骗保的案件就没有停止过。这批人随着年限的增长也越来越多。他们不思己过,反而对保险公司怀恨在心,不断的在各种场合来黑保险公司,已经成为黑保险公司的中坚力量。

因为他们大多是在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当中不断的说保险公司的坏话,因此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大部分熟识的人都不会去核实他们是否在说谎,或者就算知道他在撒谎,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谁让保险公司那么有钱,骗你点钱用用,怎么了?大多数时候,只会一起帮着骂保险公司,并形成保险公司是骗子公司的印象。以讹传讹之下,保险公司反而百口莫辩,成了很多人口中的骗子。

综上,保险行业之所以口碑不好,很多人讨厌,也就可以理解了。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真正了解保险之后,开始购买保险,通过保险来为自己和家庭保驾护航。


分享一点关于保险的咨询:2020 年1 月22 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2019 年保险业经营情况,行业全年实现原保费收入42645 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人身险原保费30995亿元(同比+13.8%),财险保费收入11649 亿元(同比+8.2%),行业总资产突破20 万亿大关达到20.56 万亿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