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社保退休工资?这是一个理论上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难的问题,有的主观上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有的只能被动地接受,个人是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下面和大家探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第一,影响社保退休工资高低的因素。
社保退休工资的高低,按照社保法的规定,主要和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关系。从总体上来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高,退休时的养老金就会越高。但是在实际中,不可能同时做到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高,这两者都是影响个人账户的关键因素,退休年龄也是法定的,到了退休年龄不愿意退休,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所以城镇预期平均寿命也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但是从主观上来讲,如果树立了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起码从主观上可以提早规划自己的缴费时间,确保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有比较长的缴费年限。
第二,从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中,寻找有利于提高养老金的因素。
在目前的养老金计算中,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从基础养老金来看,主要涉及到退休前一年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这是两项最关键的数字指标,两者的平均值,是影响基础养老金高低最关键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当地职工平均工资越高,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其次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每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也就会越高。比如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是6000元,那么每缴费一年就是60元,缴费15年就是900元,缴费20年就是1200元,缴费30年就是1800元。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看,是根据个人账户余额来除以相对应的领取月数。个人账户的高低主要和缴费基数、缴费指数、缴费年限是密切相关的,个人账户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与此同时退休年龄也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个人账户相同的情况下,50岁退休和60岁退休,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个人账户都为15万,如果是50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769元,如果是60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079元。两者的差距在300元以上。
第三,如何提高社保退休工资?
根据第一和第二的分析,养老金的高低和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退休年龄的关系最为密切。那么要想提高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提早缴费是首要条件。但是如果属于城镇在岗职工,参加工作时间越早的人,缴费年限是最长的。比如20岁开始上班的人,上班就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到60岁时可以缴费40年,按照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缴费40年可以享受到40%的基础养老金,这可能是今后比较长的缴费年限了;参加工作比较晚的人,如果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奋斗,通过提升职务和是增加个人工资的形式,不但基础养老金的领取基数会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大幅度提高;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规划缴纳养老保险,用缴费年限来抵消缴费缴费基数比较低的不足,而对于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人,可以用缴费指数来提高缴费缴费基数,用较高的缴费金额来弥补缴费年限比较短的不足。
总之,退休养老金是在职职工和缴纳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一直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养老金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今后退休养老的生活质量。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份比较高一点的养老金,但是由于养老金的多少,是和我们年轻时缴纳社保的年限和缴费金额成正比的,刻意的追求不但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还有可能增加不必要的烦恼,还是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