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保险公司是诈骗公司,收保费时痛快利落,到理赔时百般刁难。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保险公司当然不是诈骗公司,但是作为商业公司,确实在以不对等的合同条款合法的赚取超高利润,并通过各种限定词语大幅降低赔偿概率,从而保证自身利益。
之所以时至今日还有无数人在讲保险骗人,保险公司是骗子,无非是如下原因:
1、保险业务人员夸大宣传,只讲好处不讲合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导致需要理赔时发现完全是两码事;
2、汉语博大精深,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精算师计算赔偿概率设计保险产品,确保利润,另一方面在具体条款中增加各种限制条件,一种疾病甚至加上三四种限定词,一种不满足就不理赔,人为设置合同陷阱;
3、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看过会有不同的解读,并且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解释。书如此,保险合同也是如此,正因为消费者对保险合同的解读多种多样,在需要理赔时就会对保险公司拒绝的各种理由表示不满,并且认为保险公司在欺骗消费者。
存款变保险是很多人的噩梦,在银行存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往往以5%或者更高的收益率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期间甚至连保险二字都不提。结果呢,也许五年后才会发现,真实年收益率往往只有2.5%。最惨的是,部分消费者的存款到期后也不能全部取出本金和利息,有的需要10年,有的需要50年,最长的甚至超过80年。
保险公司形象的败坏,存款变保险是重要原因。可惜广告法惩罚不了这些作恶的机构和个人,明明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结果却理直气壮拿合同说事。
到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支付宝里面的相互宝,诞生不到一年时间,超过4500万用户加入。小编加入152天内帮助了6个人,结果只分摊了0.04元。
大家购买的重疾险,实际上的理赔概率也就是这样了,即使能高一点点也很有限,可见保险公司的利润之高。要知道重疾险多则数千上万元一年,少则数百元,虽然宣称的保额远高于30万,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保费和超低的理赔率,简直是躺着抢钱。
银行作为商业机构,一切以公司盈利为前提。国外保险行业具体如何不清楚,但是从合同条款和理赔难度上来讲,国内保险公司应有明显差距。
具体到国内保险销售渠道,各家保险公司往往以不断招收新人,不间断洗脑作为重要手段,形式与传销极为接近,人员流动率极高。
以洗脑和向新员工及其亲戚朋友兜售保险的形式,保险公司快速攻城略地。只管洗脑培训,以成功学和发财梦给员工打鸡血,而在专业知识和合同条款上不做更客观的分析讲解,以至于多数保险从业者只管欺骗消费者,夸大宣传,实际对产品和优劣并不清楚,成为保险口碑差,保险骗人的重要原因。
小编看来,相互宝模式才是保险的应有面目。如果我国全面取消医疗保险,每个人每年只需要交30元,就可以享受各种大病保障以及慢性病的大比例报销,那么,多数保险公司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