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双轨制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养老金双轨制,是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而它能够存在二十多年,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利益!
养老金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的存在,让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饱受质疑。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早期建立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退休的制度是一样的,退休后领取的都是工资一定比例的退休费。
但是,随着国家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1993年,国家明确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这次改革针对的却只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纳入改革范围,从此拉开了“双轨制”的序幕。
而双轨制,也造成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对于学历、职称、职务、技能、贡献等条件都不相上下的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养老金会明显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而这也是双轨制迟迟无法并轨的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998-2010年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平均替代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却从70%左右一直在下降。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企业养老金替代率的差距比例,1998年还是1:1.26,而到2010年就拉大到了1:1.91。
而在这期间,其实我国部分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也有尝试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与企业一样的制度。
2008,国务院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开展试点。
但是五省市的试点改革触动了广大事业单位人员的利益,甚至出现一些事业单位人员纷纷打报告申请提前退休的事件。
同时因为改革不涉及公务员,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质疑,最终改革不了了之,基本没有什么结果。
而在2015年1月,国家终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定决心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进行改革。
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一样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需要缴纳社保了,而这也意味着我国“双轨制”的终结。
不过,虽然目前在制度上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已经并轨了,但是在退休后的收入上,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保障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不会下降,减少养老保险的改革压力,国家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强制推行了职业年金。
而企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属于自愿性质的政策,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根本不会考虑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账户。
所以双轨制结束后,即便养老金一样,因为年金的因素,在退休后的收入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会比企业单位更高一些!
阅读全文